簡介:有新聞顯示,去年所有高校的專業申報過程中,有五家院校將其英語專業調整取消。那英語翻譯何去何從?
有新聞顯示,去年所有高校的專業申報過程中,有五家院校將其英語專業調整取消。那英語翻譯何去何從?
另外還有包括浙江省在內的十幾個院校的外語專業開始“關停并轉”,不排除在未來將步前面提到的這五所院校的后塵。
最為突出的中國科技大學,甚至將英語專業從本科一直到研究生階段的課程全部撤銷,取而代之的是“理工復合型人才培養方案”。
全國1000多所院校的英語專業,近來的日子都不好過!
即便是身處名校的英語專業,也不可避免地為“生計”發愁:報考的生源,或是其他專業調劑而來,或是沖著名校光環而來,為了英語專業本身而來的學生越來越少,每年從英語專業轉出的人數則越來越多。
據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戴曼純透露,2016年,他到部分國家重點部門調研,收集這些單位對高校英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反饋意見。
結果,這些單位都提及,“畢業生英語語言能力還行,但語言之外的專業能力,包括那些對國際關系和國際交往至關重要的能力明顯缺乏。”
同濟大學教授沈騎將上述現象概括為“小才擁擠、大才難覓”,即懂英語、具備一定聽說讀寫譯能力的畢業生不少,但真正精通語言,并兼具專業才能的高層次人才卻少之又少。
甚至一些專業特色院校也是如此,摒棄他們的專業特色,而專注于語言本身。
如石油院校、農林院校、信息院校,都為了保住學科點,而大量引進研究本體語言功能學、認知語言學、英美文學的教師。
”蔡基剛說,“他們認為多引進一些專家,滿足了學科點的硬指標就行了。但是,他們想過學生畢業以后的出路嗎?”
早些年,曾經有高校探索過“2+2”培養方案,即學生進來以后先在外語學院學兩年英語,達到一定英語水平,到三四年級時再去社會科學類專業學習兩年。
“后來證明,這種做法并不成功,兩個學科根本沒有融合,加之缺乏理想的師資,這相當于讓學生讀了兩個???,但只掌握了兩個專業各自的一些皮毛。”
關于英語專業將來是否會有比較重大的政策改革,我們不得而知。
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,結合各行業對人才的要求,相比任何一個專業都不會放松對其畢業生語言能力的要求。
然而單獨就語言專業本身應該如何定位,還需要等待專家們的論證和時間的檢驗。